“以前来买菜得穿雨靴,地上全是污水,走两步滑三下!”家住卫岗社区的吴阿姨笑着回忆,“现在好了,干净亮堂,分区清楚,跟逛超市一样舒服!”她的感慨,道出了同安街道农贸市场改造最直观的成效——从“脏乱差”到“净亮美”,一场关于“菜篮子”的精细化升级,正让居民的日常采买变成一种享受。
图为对辖区农贸市场开展专项检查
环境升级,科学规划告别“雨靴买菜”。曾经的卫岗农贸市场,通道狭窄、摊位混杂,如今通过街道、商户、管理方“三方议事”,71家固定商户与146个摊位按蔬菜、肉类、水产等科学分区,排水沟暗埋、防滑地砖铺设,污水横流成为历史。“现在推婴儿车都能顺畅通行!”带娃买菜的年轻妈妈张女士点赞道。
停车治理,多部门联动破解“堵心难题”。“最怕骑车来买菜,转三圈找不到停车地。”居民李师傅的烦恼如今已解决。立足于精细化管理,一方面,同安街道成立由市监、城管、公安、消防、卫健等部门组成的包联工作小组,围绕“引摊入市,还路于民”思路,多部门协同推进,联合整治占道经营、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,另一方面,在清理出来的场所增设非机动车停车位,解决居民“停车难”问题,街道城管队员阮亮亮说:“我们每天都会巡查,现在路面秩序好多了。”
图为检查经营户的进货票据
食安溯源,票据“身份证”守护舌尖安全。以前商户的进货票据都是自行管理,为把“糊涂账”变“明白账”,街道市场所采取“一二三”工作法,即一位分管所长总体规划,两位执法人员深入督查,街道市场所+社区+市场管理三方协同处置,要求市场管理方每天对所有摊位的进货票据进行统一梳理,并设置包联网格员定期抽查,确保市场内所有的食品来源可追溯。经营户张先生:“现在每一批菜都有‘身份证’,卖得安心!”。
图为在市场内随机选择摊位进行取样
每日快检,10批次抽检把好最后一关。卫岗、珠光南苑等农贸市场设立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站,每天随机抽取10批次蔬菜、肉类检测农残和瘦肉精,每日将检测结果公示于菜市场公示栏处,发现有问题的农产品及时要求商户下架,并通知市场监管部门到现场处置,保障市场内食品安全,让群众买的放心、吃的安心。
图为检查人员仔细查看食品来源、储存条件和保质期
同安街道农贸市场的精细化提升,是包河区城市治理的缩影。下一步,街道将继续做好农贸市场精细化管理工作,让“小菜篮”持续承载“大幸福”。
(邵炉 柏冰)
利好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